新闻动态 返回

刘亚娟副教授主讲新智库沙龙第77期

6月2日,社会学研究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刘亚娟就“当代中国研究的选题、史料与方法”与所内外同仁展开交流与讨论,由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张可进行评议和与谈。社会学所青年学术交流中心负责人朱妍副研究员主持了本次活动。

刘亚娟副教授从自己由近代史转向当代史研究的经历讲起,细致呈现了如何从不同维度、视角和议题切入研究问题。她区分了史料导向与问题导向的两种历史研究,认为前者着重于收集史料形成完整的资料链,以还原历史过程为目标,而后者则聚焦研究问题,以问题来带动史料辨析。刘亚娟强调,一项优秀的历史研究应当始终让史料和方法服务于研究问题,而不是相反,史料的选用和辨析必须要与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相匹配;对于各种史料,不能有先入为主的偏见,没有绝对无用的史料,只有无意义的研究问题。报告中,主讲人结合自己近年来对建国初期的青年工人和调干生的研究详细阐述了选题、史料和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向与会者介绍了当代中国史研究中常用的几种资料,包括党报党刊、文件文献汇编、档案资料、口述访谈、民间文献、视觉史料、方志年鉴等,并对每一类资料的优势和劣势、特点与局限进行了辨析。

与谈人张可从自身的研究经历出发,对“历史的社会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进行了分析与澄清。他结合自己对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研究提出,在社会学的意义上关注历史事件或历史变迁过程,不仅可以修正传统革命视角下的制度理论,可以带入意义与情感的维度,还可以建立知识分子与国家互动的新社会学模型。

在讨论交流环节,与会者对主讲人新近研究提出了建议,并从社会科学的视角对历史过程研究如何回应理论问题,如何建立一般规律各抒己见,观点鲜明,讨论热烈。大家都认为,当代中国史研究必须开展多学科对话,进行跨学科合作与交流,这样才能互相汲取养分,做出有生命力的研究。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