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钟晓慧副教授主讲新智库沙龙第59期

2022年5月20日,社会学所新智库沙龙第59期在线如期举行。本期沙龙由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钟晓慧副教授主讲“老龄化叠加少子化背景下的中国家庭政策”,由社会学所副研究员刘汶蓉主持。活动吸引了众多所内外听众,共计150余人在线聆听讲座和参与讨论。

首先,钟晓慧副教授通过梳理西方家庭政策的定义、特征和发展过程,总结西方框架的局限性和启示,来回应“什么是家庭政策”“中国是否有家庭政策”“如何理解中国的家庭政策”等问题。在她看来,以核心家庭为主体、以“去家庭化”为目标的西方框架不利于全面理解中国情境。因此,她从社会政策对家庭的影响角度,提出了一个“放开、限制、支持”三维的中国家庭政策框架。她认为过去40年,中国家庭政策总体服务于国家发展的议程,家庭在受到限制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财富的积累和阶层跃升。

继而,主讲人分析认为,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在人口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变动之下,工作-家庭平衡难题成为新社会风险,但中国却在快速现代化道路中,既保持了高水平的女性劳参率,也没有引发工作-家庭平衡风险,其背后是跨阶层、跨城乡普遍的家庭隔代照料和亲属互助。但是,这种“无支持的家庭主义”模式却在老龄化叠加少子化的趋势下面临挑战,代际互助越来越难以解决工作-家庭冲突,国家中心的家庭政策难以为继。

最后,主讲人提出,面临当前我国结婚、生育、教育、照料和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等多重问题交织,新的家庭政策需要从“国家主义”转变为“以家庭为中心”,建议把家庭纳入政策评估系统,将家庭需求作为政策制定与调整的依据,不再将家庭发展作为手段,而是政策目标本身。

主讲人报告结束后,所内外人员发起热烈的提问与讨论,就家庭政策中的市场视角、如何推动家庭内部的性别平等、个体化与家庭支持之间的平衡,以及中国家庭政策的既有成就和未来发展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探讨。李骏所长在最后的总结发言中对报告提出了建议和思考。他认为,如果报告能在横向比较的基础上增加纵向视角,从历史和文化视角深入阐释中国情境下的国与家的关系与互动,将更有助于理解中国家庭政策的发展与改革。另外,他建议在家庭发展、养老养小的系统性难题之下,政策的出路可以从家庭扩展至亲属乃至社区,探索社团主义、邻里主义的福利保障模式。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