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张亮博士主讲新智库沙龙51期

2021年11月5日上午,社会学研究所新智库沙龙51期在总部546会议室举行,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助理研究员张亮博士主讲《权宜之计/婚姻前奏—90后乡城流动青年的未婚同居过程研究》。讲座由社会学所所长李骏研究员主持,所内30余位同仁聆听了讲座。

首先,张亮博士介绍了婚姻生育行为的变化趋势,从价值观念、劳动力市场、社会流动等视角阐释了未婚同居兴起的背景要素,对该现象之于婚姻家庭制度嬗变的功能地位进行了理论探讨,系统梳理了针对二次人口转型、婚姻去制度化理论的批判性观点和现实悖论。她提出,西方未婚同居的具体行为表现及婚姻生育后果具有阶层分化表征,当前我国关于同居的大样本调查缺乏未婚者样本,也未能完整体现恋爱择偶过程中同居关系的发展互动。由此,张亮博士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逻辑及内容设计。她聚焦未婚同居的行为发生、关系表现、发展结局三大研究内容,细分正在同居、进入初婚、分手未婚三种同居形态,通过对152位90后乡-城流动青年的深入访谈和焦点小组访谈资料,验证人口流动对于同居行为扩散的社会机制,分析阶层分化效应之于中国底层青年群体的适用性,研究同居关系由发生到结束的过程演变及影响机制。讲座中,张亮博士生动细致讲述了她访谈的典型案例,并总结研究成果。她提出,对于我国乡城流动青年,未婚同居是婚姻关系的前奏,而非婚姻形态之外的一种新型家庭形式,未婚同居的动机、维系、发展均体现出强烈的规范性偏好,尤其表现为同居过程中怀孕生育行为婚恋合法化意向。她认为,不能仅以发生率来判断未婚同居对婚姻家庭制度的影响,从深层次的行为动机和过程表现来看,我国乡城青年未婚同居行为未体现婚姻去制度化和第二次人口转型趋势,同居在婚姻家庭制度中承担着过渡功能。

张亮博士的精彩分享得到与会学仁的积极回应,大家为进一步挖掘调研资料,提升研究成果的质量积极献策。分别从深化理论批判、强化制度价值、发掘文化特殊性、借鉴行为分析法、增加生育技术和离婚人群研究,以及细分职业、地域、性别和世代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宝贵建议。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