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张文宏教授主讲第9期“思海讲堂”

2020828日,上海大学社会学院院长张文宏教授应本所邀请主讲第9思海讲堂,讲座题目为疫情防控中的社会治理:社会资本的视角。本次讲座是本所庆祝建所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采用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开展。



张文宏教授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导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网络与社会资本、城市社会问题等。本次讲座的内容是他以自己的学术专长对疫情期间社会治理问题的思考结晶。


张文宏教授从国内外疫情发生发展趋势对比展开,引出中国疫情成绩与中国巨大的社会资本有着密切关系。那么,如果理解疫情中的中国社会资本呢?



张文宏教授指出,社会资本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例如,在宏观层面,福山认为社会资本就是社区或社会信任,即“一个国家的福祉及其竞争能力取决于独特的普遍化的文化特征,诚信的水平内化于社会之中,而信任被界定为产生于一个社区内的常规的、诚实的合作行为,以社区共享的规范和社区中其他成员的作用为基础。这些社区并不需要对关系做出广泛的合同式和法律规章式的规定。在中观层面,布迪厄认为,社会资本是现实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与拥有或多或少制度化的共同熟识和认可的关系网络有关,换言之,与一个群体中的成员身份有关。它从集体拥有的角度为每个成员提供支持,在这个词汇的多种意义上,它是为其成员提供获得信用的信任状在微观层面,林南认为,社会资本可被定义为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可以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涉取或动员的资源。他将社会资本的概念分解为三部分:嵌入于一种社会结构中的资源、个人涉取这些社会资源的能力、通过有目的行动中的个人运用或动员这些社会资源。张文宏教授综合前人研究概念,将社会资本定义为嵌入于各个层次的行动者所能够调动的社会资源总和,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规范、价值观和社会信任的建构与社会参与,来达成行动者的集体目标。


在社会资本的视角下,如何来理解我国疫情防控中的社会治理体系呢?根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从疫情中的治理实践来看,本次疫情充分发挥了宏观层面的政府社会资本(如高层领导亲自指挥抗议、全国各级财政支出、专业人员支持、国际支援等)、充分调动了中观层面的市场力量(如企业或企业家的捐赠物资、社会组织的专业服务、社科工作组织的防控研究、基层社区的志愿者、“硬核标语等)。


张文宏教授指出,从这次新冠疫情防控的社区治理实践来看,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结构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的重要抓手,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对社区疫情防控事务的积极参与则是实现“共治和共享的关键。社区居民的参与及其与其他社区行动者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能促使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社区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更好地满足居民的社区生活需求、维护居民的切身利益,保障社区基本生活的和谐稳定有序,节约政府的社会治理成本。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微观层面的社会资本(强关系模式)可能在实际上增加了政府的社会治理成本。张文宏教授列举了一些典型案件,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疫情传播的防治重点是亲属传播,尤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聚集。当然,全球一体化、高流动性等因素也不可忽视。


最后,张文宏教授指出,未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引发的社会资本投资可从三个层展开。例如,在宏观层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条例的完善和宣传,推动公权力的公开透明等;在中观层面,加强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包括权益、环境、诚信和和谐等方面;在微观层面,建立更多的向普通居民开放的公共社会空间,形成鼓励人们跨界、跨阶层交往的制度,进一步破除阻碍社会成员地域迁移和社会流动的法律限制。


演讲结束后,张文宏教授还与现场和线上的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如不同层次社会资本的社会效应及其在本次疫情中的相互作用、新冠疫情的发生对社区资本的影响等问题。听众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并表示讲座为整体理解新冠疫情提供了不一样的认知视角。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