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张乐天教授主讲第8期“思海讲堂”

2020年7月10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张乐天教授应本所邀请主讲第8期“思海讲堂”,讲座题目为“社会生活资料与当代中国研究”。本次讲座是本所庆祝建所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采用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开展。

 

张乐天教授是人民公社制度、社区治理和文化人类学研究的资深专家,其代表作《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曾荣获首届陆学艺社会学发展基金会“社会学优秀成果奖”。近年来,张乐天教授又在社会生活资料的搜集、整理、出版与国际比较研究方面成就斐然。




 

讲座包括“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介绍、“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的搜集、整理与使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数据库建设”、“社会生活资料与当代中国研究”四个部分。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主要是我国基层政府、企事业单位那些未被纳入正规档案馆收藏清单的数据与文书资料。这些资料存量甚巨,但一直没有被学术界搜集与使用,存在大量自然流失问题。

 

张乐天教授对社会生活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始于上世纪80年代浙江的一个自然村,并在近年来进一步拓展到全国20多个省市。截至目前,已搜集各类基层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文书资料与数据资料约100万卷、个人书信约50万封、个人日记与工作笔记4000多本。在资料整理中,张乐天教授始终秉承“尽可能恢复资料形成时的原始状态”的原则,尽可能地把散落的资料放回到原初的结构中,以最大程度实现系统化。这些社会生活资料具有相对集中、内容丰富、细节详尽、情感与道德表达、价值观呈现等鲜明特征。

 

社会生活资料对于当代中国研究具有独特价值。其一,社会生活资料中蕴藏着当代中国人工作、生活、交往等丰富细节,有助于透视立体、多样、复杂和快速变迁的中国以及鲜活、坚韧、勤奋、感性的中国人。其二,立足于研究资料,研究者可以发展扎根于中国社会实际的中层理论。其三,在社会生活资料积累到相当数量以后,可以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理解当代中国。一方面,社会生活资料的“底层性”与“细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把握“历史的延续性”。另一方面,我们可能从某一类资料中发现“从未意识到的”或者“与主流观点”不同的“历史倾向”,从而有助于更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逻辑。其四,社会生活资料中有大量涉及情感、心灵体验的资料,对于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和当代中国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讲座还从方法论角度对社会生活资料分析进行了反思。社会生活资料本质上是“自己书写”的个人生活史资料,是一种“自然选择性样本”。研究者可以采用“资料+田野”方法开展研究,具体包括“同类式田野调查”与“比较式田野调查”等不同研究策略。但是,社会生活资料分析客观上也面临着个体化表达、资料碎片化、资料难以验证等现实挑战。同时,研究过程还必须严格遵守学术伦理。

 

演讲结束后,张乐天教授还与现场和线上的听众进行了交流互动,包括社会生活资料的覆盖范围、如何使用社会生活资料开展学术研究、如何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等问题。听众们都表示受益匪浅,并表示讲座为开展当代中国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