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吴晓刚教授主讲第6期“思海讲堂”

       2020年5月28日,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和公共政策学部吴晓刚教授应本所邀请在线上主讲第6期“思海讲堂”,讲座题目为“早期儿童发展与代际社会流动”,暨本所庆祝建所四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一,讲座由李骏所长主持。

 

       吴晓刚教授的研究领域包括城市社会学、社会不平等、分层与流动、社会人口学、政治社会学、调查与定量研究方法、大数据与社会研究。在李骏所长介绍吴晓刚教授的经历以及与社会学所的渊源后,吴晓刚教授开始了讲座。

 

 

       吴晓刚教授对早期儿童发展与代际社会流动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儿童发展与社会分层开始,综述了国外及中国的相关研究,并且强调从跨国比较视野来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与照顾。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社会学的机遇与挑战,在儿童发展与社会分层中社会学能做什么,这些都在讲座中进行了讨论。

 

       讲座从提出贫富分化、社会流动与阶层固化是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开始。全球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收入贫富差距都在扩大。社会学关注社会流动,其中布劳与邓肯的经典研究提出教育的重要性,而家庭背景与教育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流动下降成为各个国家的“隐忧”,跨代贫困等现象显现,这些都给政府和公共政策提出了挑战。吴晓刚教授提出从生命历程的视角来研究社会流动,因此儿童早期(0-6岁)教育对于个体来说非常重要,这也是公共与社会政策的发力点与关注点。生理学、脑科学的发展也都提出了早期发展对个体影响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影响到儿童的发展,包括认知能力与非认知能力,家庭教养的质量在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扩大。已有研究表明,对儿童人力资本的投资越早越好,越早投资回报率越高。

 

       讲座还回溯了国外心理学的“棉花糖实验”,后续研究发现“延迟满足”与家庭环境相关,也和社会文化密切相关。有研究使用美国、牙买加等的追踪数据,都证明了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中国也有一些干预研究,包括早教计划和农村教育行动计划等。吴晓刚教授从数据代表性、测量方法等对这些研究做了评论。

 

       讲座中提出理解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儿童发展关系的两个视角:家庭投资模式和家庭压力模式。另外,重点论述了实验研究和观察研究的关系,实验研究会因为外部有效性受到局限;观察研究的社会推广性可能更强,但是针对性较差。社会学可以关注“谁,何时,如何”等重点研究问题,因此早期儿童发展研究需要把社会学带回来,使用调查数据与实验干预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设计。

 

 

       吴晓刚教授也提出在早期儿童发展方面,心理学、神经科学、教育学、经济学等都有介入。社会学需要走出舒适圈,社会学的整体观和量化思维可以应用。社会学研究的起点和终点在于人的发展,需要与其他学科合作。

 

       演讲结束后,吴晓刚教授与在线听众进行了更多的探讨,包括中产阶级父母焦虑、学前教育政策、早期教育的过度投入、教育投资领域及时间等问题。儿童早期发展需要学者和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从跨社会、跨文化、跨学科的多重角度进行研究。吴晓刚教授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和机遇,听众们都表示从讲座中收获颇丰。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