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社会学所举办2019年国家课题结项交流报告会

       2019年11月26日,社会学所举办新智库沙龙第26期,徐浙宁和何芳两位副研究员分享了她们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结项的相关研究成果。

 

 

       徐浙宁副研究员报告的是“‘家庭流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她从中国的人口流动、随迁子女教育政策等背景出发,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家庭流动”的状况与趋势。基于生态系统理论,通过大样本量化研究,分析了流动青少年与上海本地青少年、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异同点,探讨了“家庭流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影响效力等问题。

 

       她在研究中发现,相对于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养育投入等家庭“硬件”而言,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亲子之间的互动质量等家庭“软件”更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可以缓解学校、朋辈或社会等不利影响。另外,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父亲与子女的关系、家庭教育指导及“小升初”过渡期等因素是影响农村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殊因素。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农村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本地城镇和城镇流动青少年,但却优于农村留守青少年。这表明,尽管“家庭流动”对于青少年(特别是农村流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会有一定的“制约”,但与缺少父母陪伴、与父母经常或长期分离的留守儿童相比,能随父母流动反而成为利于成长的“资源”。

 

 

       何芳副研究员汇报了“‘法律孤儿’的生活风险、保护因素与应对策略”。“法律孤儿”是指父母双方因违法犯罪被国家采取强制措施而失去人身自由,或一方因违法犯罪被国家采取强制措施而失去人生自由、另一方因死亡、无能力等其他原因无法履行监护义务的未成年人。她主要关注这类困境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类型与问题化解机制。

 

       她的研究发现,“法律孤儿”所面对的风险,会在不同阶段(父母离开之前、服刑/戒毒期间、父母返家之后)和不同层面(个体、家庭、社会制度和法律、社会文化和社会观念)叠加发生。家庭成员角色缺失、家庭养育功能不足、家庭社会支持薄弱、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等多种因素都会对“法律孤儿”的生活产生消极影响,“法律孤儿”本身的问题又会反作用于家庭,引发新的家庭问题。在此基础上,她提出应从儿童与家庭一体的角度来看待家庭整体需求,构建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的三重服务体系。

 

 

       讨论互动阶段,与会老师们积极交流提问,两位主讲人对相关问题做了认真的回应。李骏所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国家课题的结项交流有助于科研人员彼此了解各自的研究领域并有助于提高结项质量,本所以后还会举办此类活动,希望大家能够踊跃参与。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