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上海市民社会态度调查(2014)》

9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上海市民社会态度调查(2014)》,从普通民众对中国梦和中国道路的看法、政府评价、对外来人口与户籍制度的态度、住房状态及心态、风险意识这五个部分,全面呈现了当前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共有包括文汇、解放日报、东方网、新闻晨报、环球时报在内的十一家媒体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杨雄研究员首先介绍了此次调查的背景和意义。该项目负责人、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李煜研究员依照大样本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学术惯例介绍了该调查的研究方法与执行过程。社会学所张结海副研究员等六位课题组成员对各个部门的内容分别作了介绍。

调查显示,普通民众的中国梦也由个人、家庭、国家/社会三个层面组成,吻合了中央提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人们认为,阻碍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因素是“贪腐”与“社会不公”。在解决问题的道路选择上,大多数民众倾向于用中国道路来解决目前的社会问题;而选择“走自己的路”的群体,各方面满意度更高,对未来预期也更乐观。中国政府的执政能力被认为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中等”或“中上”水平。政府的决策得到老百姓认可,但同时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官员脱离群众”。

在户籍制度改革方面,调查反映出,市民认为考核外来人口,专业技能比学历更重要,与目前偏重学历的积分制度仍存在矛盾。而外来人口中有相当比例并不愿意放弃家乡利益来取得上海户籍,户籍对于不同外来人群的重要性存在较大群际差异。

在风险意识方面,未来十年内,上海面临的最大风险前三项分别是失业、通货膨胀和地铁瘫痪,说明上海的普通民众不但有对日常风险的感知,还关心城市的长远风险,尤其对经济类风险更加敏感。在与风险相关的日常行为方面,近9成的人担心食品不安全问题,8成被访者会在意食用油是否标注“转基因”。交通安全意识总体较高,但仍有10%的民众会选择摩的或黑车。逾3成的被访者会资费购买交通保险,超过6成会购买金额不等的商业保险,体现出民众借助市场手段来防范风险的倾向。

在住房状况和心态方面,调查发现,市民整体住房状况良好,但住房面积、住房条件和住房产权三方面都表现出分化。不拥有住房产权的社会群体,其住房面积也更小、住房条件也更差。住房状况较好的人,社会心态也更积极。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