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返回

2009年慈善论坛在沪举行

值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成立15周年之机,由我院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创新与发展——2009年慈善论坛”,日前在上海举行。民政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有关领导和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苏、浙江、安徽、广东、湖北等省、市慈善理论研究和实务工作者170余人出席论坛,把脉新时期慈善事业面临的挑战,共谋慈善事业发展大计。

与会者指出,去年抗震救灾期间,全国人民向灾区募捐的大量善款,通过各地的公益组织机构,流向四川灾区,对四川当地的一些基金会和公益组织来说,形成了“善款堰塞湖”的困难局面。由于当地慈善机构人手有限,要在最短时间内,将数额巨大的善款投入使用,让最需要帮助的灾民得到及时帮助,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巨大而棘手的工程。不少专家谈到,“大量的慈善资源如何实现最有效的分配,需要吸纳更多专业人士的加盟。在普及慈善理念的过程中,应让更多公众了解,慈善不仅是一项需要投入爱心的事业,还是一项职业。”

专家们建议,不断走向成熟的慈善组织机构,应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即成为培育专业社会服务团体的孵化器,完善社会资源的社会开发。有专家指出,在国外,就职于非营利性组织的人群在就业人员中已经占据相当比例;而在国内,这一就业人群比例还微乎其微。因此,对基金会来说,在开展慈善活动中与各类非营利性社会团体进行广泛的横向合作,其实质是通过后者吸纳一大批就业人员,并由他们提供更专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从而推动慈善力量的社会发育。慈善机构可更多借鉴国外成功的运作经验,如探索募助分离的工作机制,扩大慈善公益项目的规模等等。

与会者指出,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贫困人群、边缘人群的救助主体只有政府一家。这十几年来民间力量得到了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和民间自主发展相结合的格局。对此,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表示,在救助主体日益多样化的格局下,政府要学会在与其他救助主体合作互动当中去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更好回应社会需求。政府与慈善组织在推动慈善事业发展当中,是合作的关系和共同成长的过程。政府要注重发挥自身和慈善组织的各自优势,使两方面的资源都能够用得更好。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宋超在论坛发言中认为,慈善文化引导人们认识到做好事、帮助困难者是一种幸运。要从文化层面推进慈善事业,让人们感到,慈善是一种责任,通过每个人的善行,使贫者、难者、患者、老者、弱者得到物质的帮助和心灵的慰藉,使他们分享到人间的温暖。他指出,慈善文化的传播、培育不能急功近利,要立足长远,从孩子抓起,培育一颗颗慈善之心。慈善基金会有必要与教育界联系,让慈善文化有计划深入到中小学教育内容之中。

民政部社会福利与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认为,慈善组织创新的最高标准,是捐赠者的满意,是捐赠者的持续捐赠。但是,要达到使捐赠者真正满意,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除了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外,从法律法规层面规范捐赠行为、保护捐赠者的权益是十分必要的。目前《税法》与《公益事业捐赠法》对何种组织可获得《公益捐赠税前抵扣》凭证的规定通道不一致,需要通过立法,扩大覆盖范围。

我院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自2004年成立以来,已连续召开了5次(每年一次)全国性慈善理论研讨会,并公开出版了《慈善:关爱与和谐》、《转型期慈善文化与社会救助》、《志愿服务与义工建设》、《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四本研究文集,在全国慈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部门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版权所有 ©上海社会科学院

地址:淮海中路622弄7号 | 邮编:200020 | 电话:021-53060606 | 邮箱:shxs@sass.org.cn

Baidu
map